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

退休生活

退休滿兩月,用六字代表近況:煮夫農夫看護;煮夫看妻笑臉,看護看母心安,農夫靠天吃飯。

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

陪母親上市場買菜的省思

    假日常陪母親上傳統市場買菜,市場攤商都會和氣招呼,不因母親討價還價而生氣,不因母親年邁動作緩慢而不耐煩,也會聊聊天,談談近況,故母親很喜歡上傳統市場買菜,我也樂於在旁提菜。但今天讓我心裡不舒服,導因於一位賣水果的少婦,當母親詢價時,他不耐煩的回答:我很忙!母親還是挑了一顆鳳梨,秤後是75元,母親嫌貴,少婦竟然不屑的說:這顆90塊,要嗎?我在旁已按耐不住,立刻訓斥(就如教訓學生):你怎麼可以如此對老人說話,生意人不知和氣生財就算了,為何還對老人不敬,更對自己孩子做不良示範(他孩子也在旁)。他不吭一聲的默默接受我的訓斥。相信她以後不敢再跟老人不敬。
    回想學校在推人口政策、祖孫週及品德教育等活動,希望能種下敬老的幼苗,減少以後像這樣對老人不敬事件的發生。

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

楊振寧:貧困環境改善 台灣學生卻懶惰了

楊振寧:貧困環境改善 台灣學生卻懶惰了

分享長年旅居在大陸北京的楊振寧,對於大陸學術發展快速、世界大學排名崛起屢屢超過台灣,認為除了大陸資源多、經費集中,另一方面是大陸有很多貧窮的農村孩子,想靠教育翻身;台灣城鄉差距變小,貧困的環境改善,台灣學生卻顯得「懶惰了」。
  他建議,台灣的大學必須維持自己的傳統,包含「有形的建築」、「無形的人才」,才能保有優勢;另外也要留住能帶領頂尖研究的大師人才、培育新人,「如果十年前後都是同樣的人在做事,那是很嚴重的警訊」,一定要培養新人,研究才能往前走。

  台灣的目前中研院和大學都面臨研究人員與師資「老化」的現象,但楊振寧說,全世界的學術機構都同樣面臨老化問題,以物理系來說,一個機構的物理系能走到世界前十名,代表四、五年間有兩至三名可以領軍的教授,「但十年後若還是同一批人,研究一定就不行了。」一定要培養新人,研究才能往前走。

  曾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的楊振寧觀察兩岸三地學術發展,認為台灣、香港、大陸的教育方式都是「訓導、接受型」,而不是歐美的「啟發型」,因此學生都有「唯有讀書高」的風氣;但近年他和北京的教授聊天發現,現在重點大學中,表現好的孩子多數是來自鄉下的學生,而不是城市的孩子。

  楊振寧說,早年台灣經濟發展時,造就許多傑出人才,但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農村環境,學術環境變好,但學生反而因此懶惰了;因此,近30年來,台灣的科學研究有很大的進展,但大陸的進展卻更大。

  對於台灣人才近年屢被挖角至大陸、港澳,楊振寧說,大陸地大、錢多、資源多,台灣當然難以抵擋,但大陸學術研究也因為「錢太多」,動不動來了好幾億的經費,學術研究只能一股腦兒導向「能賺錢」或是「只想把錢花完」,對學術研究反而是負面的效果。

  對台灣憂心人才外流,楊振寧反倒樂觀表示,荷蘭也是小國,但科學研究非常成功,每年都有人才被吸收到英國、德國、美國,但荷蘭始終堅持學術傳統,從來不擔心沒有人才。

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

2015年【看見臺灣愛的力量】影像展系列活動

2015年【看見臺灣愛的力量】影像展系列活動 實施計畫草案

一、  主旨:為了解大自然的力量,藉由攝影家珍貴鏡頭,紀錄菲律賓海燕颱風
      所造成嚴重的災害,提醒世人溫室效應的後果,人人簡樸生活,環
      保救地球。以及弘揚慈濟大愛精神,啟發善心,見證臺灣愛的生命
      力。提昇學校師生對關懷自然保護環境、和即時行善、行孝,付出
      愛的生命教育。            
二、  合辦單位:臺中市政府教育局
三、  主辦單位: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
四、  承辦單位: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清水靜思堂
五、  協辦單位:臺中市鹿峰國民小學
六、  實施辦法:
   1.展覽日期: 201531日至411
   2.展覽地點:慈濟清水靜思堂(臺中市清水區五權路267)
   3.參觀方式:個別參觀(自由參觀上午900~下午400)
團體參觀(採預約方式,請於十天前完成預約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電話預約:請洽清水靜思堂諮詢臺,04-26283236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傳真預約:請填寫附件導覽申請單(附件一),傳真至清水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靜思堂參訪組收,傳真號碼:04-26268486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3) E-mail預約:jjs448@yahoo.com.tw  申請單(附件一)
   4.影像展示:分緣、慟、膚、募、美、蛻等六大主題,由慈濟志工導覽。
   5.體驗活動:配合主題設計四種學生體驗活動
   6.參觀心得徵文比賽:為使參觀者深入了解展覽內容與省思,同時舉辦參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得徵文比賽(徵文辦法,詳見附件二)
七、獎勵:
   參觀心得徵文比賽各組前三名得獎學生及指導老師,由教育局頒發獎狀
    勵,慈濟基金會頒發獎品,並公開展覽或彙編成書出版,得獎作品著作權
    歸主辦單位所有,不另給稿酬。
八、本經費由相關經費項下支出。

     

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

自我簡介

生長背景曾祖父由福建晉江(泉州)渡過黑水溝來到純樸的西部漁村─塭仔寮,屬臺中市清水區,臨臺中港,從此落戶為居。父母雖不識字,家教甚嚴,稍有怠惰,即斥責鞭笞,因此養成勤奮不懈,刻苦耐勞的習性。兄妹五人,只有自己念高中,當兵回來再完成大學學業,去年拿到碩士學位。
經歷75學年踏入教育界,近廿六載。之前做過電鍍、車床、成衣商及水電工等,領有甲種電匠執照。基於對教育的高度興趣,毅然放棄原本還不錯的頭路,一頭栽進漫長代課生涯,其實此舉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。代課期間戰戰兢兢,努力扮好老師的角色,學校交辦工作如文書收發、輔導老師、圖書館管理員、午餐秘書、水電維修等,皆能勝任愉快。服務過的學校有梧棲、大秀、槺榔、桐林及三田等五校。代滿5年幸運考上中師,一面代課,一面利用寒暑假及夜間進修,84年初教系特教組畢業,進入梧棲資源班服務。在資源班草創期,雖艱辛,但學到很多東西,且兼辦薪水表的製作,服務兩年後經學校推薦為優良教師。也接受一連串心評人員的訓練,拿到各種測驗證照,協助特教科辦理心評工作。在資源班苦心經營下,曾於87學年被評鑑為優等。8年後轉任組長,接觸行政工作,做過生教及註冊。100學年受校長賞識,獲聘為教務主任一職,或許基於自己做事積極,碰到事情樂觀面對,勇於承擔,不怕艱難。當然初接職務時,人事的安排就傷透腦筋,不過經耐心及誠懇的溝通與協調,最後還是迎刃而解。一接教務工作即費盡心思去深入了解,教務工作得以一切順利,並受到大家的肯定,抱持為老師服務的精神,也勉勵教務處同仁,不讓老師接洽業務時,多跑一趟路。教務兩年,延續閱讀推動教育,設行動書櫃於中走廊,故事服務隊的招募培訓,教學正常化的推動等,盡心盡力去執行。102學年接掌輔導室,繼續承辦六十萬火炬計畫,順利完成並已核銷完畢,建立輔導個案管理,弱勢學生之扶助,補救教學業務,各項教育宣導等兢兢業業推行。
成長做事能力要好,人際溝通更重要,參加讀書會當了幾年幹部,學到很多溝通與協調的要領,讓我在人際關係上稍有心得,所以接行政工作後,與同事相處融洽,也能配合其他處室推動校務。而港區藝術中心接受義工培訓,利用假日到中心值勤, 更為自己走到人群為社會服務,有了良好的人生體驗。
    成長知識即力量,身為教育人員,必需隨時充電,吸取新知。何況知識有半衰期,不能固守舊有的教育理論,墨守成規將被時代的洪流沖走。因此利用課餘進修二十學分的輔導學分班、諮商與教心暑期碩士十學分班及設計與科技暑期碩士十學分班等。97學年考上靜宜大學中文所,經三年苦讀順利畢業,碩論主題為廁神之起源與流變,對禮俗之演化有進一步之認識。

抱負人生雖短暫,但要活得精采,考主任是我的夢想之一,如今已圓夢,起步雖比別人晚,但只要跟自己比,持續進步,持續找到自己的新目標,相信將來會更好。